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13)日發表《2022台灣CEO前瞻大調查》,過去兩年,企業經歷了疫後復甦、供應鏈重組、人才短缺等風險,2022年因應國際間的動盪,企業在地緣政治的不穩定中,仍緩步成長。調查結果發現影響台灣企業的五大風險: 監管法規風險(22%)、環境氣候變遷(18%)、新興/顛覆性科技風險(16%)、數位網路安全(12%)、屬地主義風險(8%),而其中「監管法規風險」由去年第六名(8%)躍升為今年台灣CEO第一大風險(22%),KPMG安侯建業主席陳俊光認為,近年來,為因應地緣政治與企業發展,全球各國的監管法規力道不斷增強,ESG永續經營與淨零排碳規範、美國晶片法案、ISO資訊安全認證、國際金融財稅法遵、新興科技的相關法規等,皆使企業在國內外的營運風險逐漸提高,成為企業聲譽與財務上的隱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幾年,因中美貿易戰、脫歐等議題,屬地主義風險不時影響著台灣企業的布局策略,而今年因俄烏戰爭及美國晶片法案等,地緣政治議題再次引發關注,且被CEO們視為第五大風險。陳俊光指出,疫情的衝擊,過去供應鏈的變動與重組使企業承受重大壓力,近期國際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與中國面對疫情的清零政策,一再衝擊生產與勞動力市場,CEO皆認為該企業未來三年將採取製造地點多元化為首要策略,擬在東南亞與拉丁美洲國家增設生產據點。當生產基地更貼近市場時,除了可以縮短物流時間與成本、減少碳排放,並分散供應鏈風險。

ceo

82%台灣CEO對未來三年「國家景氣發展」具有信心

根據調查結果,面對未來三年的信心程度,超過八成的台灣CEO在「國家景氣發展(82%)」與「所屬企業前景(86%)」上都具有信心,與全球及亞太區的程度相近。KPMG安侯建業執行長吳麟認為,雖台灣企業走出疫情的陰霾進入新常態,在營運策略上也已轉變思維創造新興服務,但CEO仍有所憂慮,除了防疫疲勞後所留下的不確定性之外,包括利率上升、通貨膨脹與可預期的衰退的經濟因素等,都將成為企業的挑戰。

展望2023年,吳麟也提到,儘管全球經濟除延續2022年下半年疲弱態勢,各項預測與企業調查也顯示未來面臨經濟衰退是可預期的,但仍有32%台灣CEO認為此次全球的衰退是溫和短暫的,不過,80%的台灣CEO也認同,經濟衰退將可能讓未來三年企業的成長預期全然翻盤。台灣站全球供應鏈的關鍵位置上,再加上持續面臨地緣政治風險 (包括俄烏戰爭、中國封城、中美貿易等)、全球金融波動、氣候永續等影響,經貿表現的預期也隨著全球狀態而不斷浮動。

「2022台灣CEO前瞻大調查」主要發現

1. 影響台灣企業的前五大風險 – 監管法規風險(22%)、環境氣候變遷(18%)、新興/顛覆性科技風險(16%)、數位網路安全(12%)、屬地主義風險(8%)
- 各國監管法規力道增強,「監管法規風險」成隱憂
- 新興科技與數位安全驅動企業加速轉
- 34% CEO認為企業部署製造基地多元化,打造韌性供應鏈

2. 展望經濟發展前景 — 全球政經局勢較不穩定,台灣CEO仍對於未來三年景氣發展保持審慎樂觀
- 超過八成的台灣CEO對「國家景氣發展(82%)」與「所屬企業前景(86%)」有信心
- 未來三年企業營收將持續穩定成長,併購意願漸增
- 64%台灣CEO期望透過非本業成長達到企業營收增長目標

3. 驅動ESG進行式,擘劃企業永續經營策略
- 82%台灣CEO認為ESG帶來的挑戰對企業成長及價值構成威脅
- 34% 台灣CEO 認為推展ESG 計劃有助強化企業財務表現
- 68%台灣CEO 力求透過外部第三方確信強化ESG 資訊品質與可靠性,以達到投資人及利害關係人之期望

4. 科技轉型與資安仍有挑戰,人才議題是關鍵
- 八成台灣CEO對資安準備深具信心 ,採主動防禦強化韌性
- 企業的工作模式將成為招募人才的一大挑戰
- 近八成台灣CEO表示數位疲勞、人才荒將成新風險與挑戰

34% 台灣CEO認為企業部署製造基地多元化,打造韌性供應鏈

根據調查指出,台灣(34%)與亞太區(36%)CEO皆認為該企業未來三年將採取製造地點多元化為首要策略,擬在東南亞與拉丁美洲國家增設生產據點。當生產基地更貼近市場時,除了可以縮短物流時間與成本、減少碳排放,並分散供應鏈風險。此外,全球(27%)、亞太區(28%)與台灣(30%)CEO表示該企業未來將對不同層級的供應商採取更嚴謹的監管措施,以緩減供應鏈危機。

ceo

KPMG安侯建業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認為,當利害關係人逐漸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驅使企業更加關注供應商與合作夥伴是否履行勞工人權平等、環境保護、永續發展等議題,若企業能確實掌握供應鏈中所有層級的潛在問題,將有助降低風險,增強競爭力。

他進一步指出, 隨著全球疫情減緩,歐美各國藉由升息減緩通膨,卻造成消費者需求緊縮,導致CEO對未來一年經濟景氣抱持相對保守的預估。供應鏈的斷鏈效應轉為去化庫存,嚴重挑戰企業營運資金的調度韌性,全球股市的反轉也考驗企業從資本市場變現的能力!因此,強化企業的韌性,財務構面營運資金的變現能力將成為首要任務,其次則是供應鏈資訊透明度與危機管理能力,商業模式創新與數位轉型亦是疫後企業普遍的規劃。劉彥伯說:「串聯前中後台以客戶為中心的連結性企業型態,是提升企業能力的關鍵!」

82%台灣CEO認為ESG帶來的挑戰對企業成長及價值構成威脅

根據報告顯示,四成以上的台灣(40%)表示,減碳技術成為淨零排放最主要的阻礙;而台灣(82%)、全球(73%) 與亞太區(73%) 皆有超過三分之二的CEO 認為ESG 所帶來的挑戰 ( 如:收入不平等、氣候變遷等) 將對企業的成期成長和價值構成威脅。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表示,在俄烏戰爭與地緣政治的持續衝擊,與受碳限制及國際貿易碳邊境稅的排碳揭露法規要求雙重夾擊下,「環境及氣候變遷」被台灣CEO視為是第二大風險。台灣企業過去二年持續對於「碳憂慮」有高度關注,只可惜過於看重受到快速興起的法規面限制帶來的壓力,而尚未全面從門道看到全球即將必須大力推升各產業各領域低碳永續轉型的龐大商機。

此外,推展ESG 計劃有助強化企業財務表現在,全球有45%CEO認同,而台灣則為34%,黃正忠認為,此正意謂看待ESG趨勢前者將會積極投資,而台灣企業界則可能會採取守勢,易於偏向法遵而恐錯失轉型創新的良機。無可避免地台灣企業仍將面臨顯著能源價格漲幅、及ESG資訊揭露要求持續增加的壓力,內化ESG至商業策略及產品與技術開發,將進入世界性競爭的新時代。

84%台灣CEO對資安準備深具信心,採主動防禦強化韌性

根據報告顯示,超過八成(84%)台灣CEO對於其數位網路安全準備度頗具信心,高於全球(56%)與亞太區(71%)的平均數據。根據《KPMG 2022臺灣企業資安曝顯大調查》顯示,雖然台灣金融業、半導體業、電子商務三大領域的平均網路防護分數較全球高,但多數企業之資安防護能力仍有待加強。過往台灣企業多以採購資安防禦設備的被動防禦,面對駭客攻擊日益嚴峻,CEO也逐漸轉以主動式防禦的攻防手法因應,以達有效的資安治理。KPMG安侯數位智能風險顧問(股)公司董事總經理謝昀澤表示,這數據顯示台灣企業在歷經了近年多次的國際大規模駭客攻擊或綁架事件後,自認已投入相當資源建置資安防護措施來因應網際攻擊。

不過他也點出,在「網際安全風險」及「法規風險」的調查項目中,台灣同樣分別以12%及22%,亦遠高於全球平均值。顯見國內CEO仍充分體認台灣處於極端危險的網際安全風險環境下,雖有投入,但仍然戒慎恐懼,充滿危機意識。謝昀澤說,台灣CEO除了體認到日益提高的資安風險外,也期盼能有更明確的法規或國際標準指引,以作為未來發展之依循。特別是台灣具備全球供應鏈的穩固地位,擁有強大的資通訊設備製造能力;但企業資訊風險的隱憂,同時也將牽動台灣核心供應鏈的發展。因此,資安風險也將是直接影響台灣企業的營運風險、供應鏈風險、法規風險。

地緣政治風險之下 資安成為新興攻擊目標

此外,高達七成以上台灣(76%)CEO擔憂地緣政治升溫,將加劇企業資安攻擊的風險,與全球(73%)與亞太區(70%)CEO數據相當;謝昀澤認為,這顯示現今地緣政治的風險數位資訊戰中,數位網路安全已提升至國家層級,面對地緣政治風險,讓企業、公部門與大型基礎建設重新檢視曝險狀態,全面性審視目前網路防禦現況並加強防護、重視資安人力警訊,並進一步導入並驗證資安國際標準。

ceo

七成的台灣CEO認為應該要盡快回到疫情前的辦公常態

因應疫情,歷經兩年多的混合與遠距辦公模式,多數CEO認為這樣的新常態對於企業產生正向的影響,包括增進員工的合作創新能力、提高企業對於數位科技工具的投資、擴大人才的招募、提升工作效率等。

報告中指出,超過六成的全球(65%)及亞太區(62%)CEO表示將陸續啟動重返辦公室計畫,七成的台灣CEO也認為應該要盡快回到疫情前的辦公常態。此外,高達八成台灣CEO認為企業要繼續執行數位轉型必須先解決眼前的數位疲勞的問題,而全球(72%)、亞太區(65%)的CEO亦同意此觀點。

KPMG安侯建業數位長賴偉晏認為,因應疫情而生的Work From Home or Work From Anywhere,企業管理者看見人才適應數位工具與工作方式的變革,也注意到遠端工作雖有益於創新,但對長期生產力帶來一些影響。他說,包含最近常聽到的安靜離職、數位疲勞等等新的名詞,都是企業在大量的鼓勵員工回到工作岡位後,所必須面臨到的新興議題,當然這也包含新舊世代的員工如何去做一個比較好的銜接和交替。

賴偉晏建議,經營管理者應持續關注員工的接受程度與實質效益,積極正向溝通並保持彈性適時調整。過程中,不妨活用各類生產力工具的行為紀錄進行分析,來解剖組織間的互動關係,進而形塑支持創新與提高生產力的組織文化。

AI人工智慧的逐漸普及帶動資料治理議題

此外,近八成(78%)的台灣CEO表示,所屬企業正積極的建構數位投資藍圖,以確保能夠領先業界,也期望能透過多方整合,貫徹企業全面性數位轉型。賴偉晏則提醒,人工智慧在疫情這段期間已經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結合,而這也象徵著如何對人工智慧做比較有效的規範,包含美國和歐盟也都已經提出相關的規範措施,這企業的省思應該是未來在資料的蒐集、處理、利用,都應該建立良好的科技文化與監督機制,才能讓AI更受到民眾的信任。

關於「2022年台灣CEO前瞻大調查」

KPMG台灣CEO前瞻大調查訪問了台灣具影響力的50位企業CEO,提供未來三年企業與經濟成長前景的深入報告,以及因地緣政治與全球監管法規目前對其企業未來的影響。 所有受訪者皆於年營收超過5億美元的公司任職。調查於2022年7月至8月之間舉行,受訪者分別來11個主要產業類別(資產管理、汽車、銀行、消費與零售、能源、基礎建設、保險、生命科學、製造、科技、通訊與電信)。

謝昀澤
KPMG in Taiwan

賴偉晏
KPMG in Taiwan